在产通链(区块链平台/生态)第四届生态治理会上,除「香港日报 RWA 全球发布会」外,备受瞩目的榴莲通证(俗称「榴莲币」)作为农业资产数字化的标杆项目,其现实资产通证化(RWA)实践路径正式公布。该项目不仅是产通链「子链共筑(多领域子链协同发展)、价值回路闭环(生态内价值高效循环)」生态战略的关键落地案例,更开创了热带农产品从种植到消费全链路的数字化新范式。

姬海镛先生农业资产数字化技术分享
榴莲币:锚定实体产业的 RWA 创新样本
产通链联合发起人、CIT 技术总监姬海镛在「产业生态合作交流」环节明确指出,榴莲通证是产通链针对农业资产特性量身打造的 RWA 解决方案。与传统数字资产不同,榴莲币以榴莲产业全链条实体价值为锚点,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种植、加工、仓储、物流、销售等各环节的权益与收益进行通证化封装,实现「每一枚通证都对应真实的榴莲产业价值」。
据介绍,榴莲币的核心设计逻辑在于构建「代币消费循环提升产业价值」的正向生态:种植端通过通证化获得提前融资,解决产区资金周转难题;加工企业以通证结算降低交易成本;经销商通过持有通证分享终端消费溢价;消费者则可通过通证兑换产品或参与产业分红。这种「生产-流通-消费-再投资」的闭环模式,使分散的产业资源形成协同效应,推动榴莲产业从传统贸易向「数字资产+实体经济」融合模式升级。
技术赋能: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价值锚定
为确保榴莲币与实体产业的深度绑定,产通链为其搭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。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榴莲种植基地的土壤数据、生长环境、产量预测等信息,实时上链形成不可篡改的资产凭证;加工环节的质量检测报告、产能数据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关联通证价值;物流信息与销售数据则为通证流通提供透明化的价值参考。
姬海镛强调,榴莲币依托产通链「协同与标准价值回路」三大机制实现风险可控:现金流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榴莲产业各环节资金流向,确保通证价格与实体收益匹配;基金管理中心通过动态调节通证发行量平衡市场供需;科学决策机制吸纳产业专家、经销商、投资者等多方意见,为规则迭代提供民主支撑。这种「技术+机制」的双重保障,使榴莲币既具备数字资产的流通性,又拥有实体产业的稳定性。
落地在即:8 月 19 日上线开启农业 RWA 新篇
作为产通链农业资产数字化的标杆项目,榴莲币预计于 2025 年 8 月 19 日正式上线。其上线后将接入产通链主链生态,与香港日报(HKDT)子链、空天通证(ASDT)子链等形成跨领域协同——例如通过与物流领域的通证合作优化榴莲运输效率,借助媒体子链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,最终实现「单一产业通证」向「跨生态价值载体」的升级。

王世渝教授专业解读
中国资本市场资深专家、产通链 CT-CHAIN 首席经济学家王世渝教授分析,榴莲币的推出为农业 RWA 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模板。其创新点在于突破传统农产品交易的地域限制与信任壁垒,通过通证化让全球投资者与消费者均能参与榴莲产业价值分配,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产业整体收益,更能推动热带农产品标准化、品牌化发展。

李兴猛分享行业经验
兴龙集团董事长李兴猛结合自身行业经验和产业优势,详细介绍了榴莲在种植、加工、物流以及营销等环节的一些特点,对榴莲资产数字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务实见解,他表示,榴莲通证的推出为榴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思路,不仅能有效整合资源,提高产业效率,还能为投资者提供新机遇,推动榴莲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。

马浩棋观点分享
产通链 CT-CHAIN 发起人马浩棋表示,随着上线日期临近,榴莲币已吸引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广泛关注。他认为,正如产通链「链通生态・共筑未来」的理念,这枚通证不仅承载榴莲产业数字化梦想,更彰显 RWA 技术赋能传统农业的巨大潜力,其正式流通将开启「数字资产激活实体产业」新生态。
来源:消费日报网